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沥青湖的诱惑

①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

②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③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

④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

⑤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

1.用“      ”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
2.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A.前后呼应B.概括说明C.承上启下D.总结全文。
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     )(     )(     )→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夏夜,静悄悄(qiāo)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b1)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就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xī shuài)在弹琴(tán qín)。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zhǎ)着调(tiáo)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萤火虫提着小灯笼(lóng),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

夏天的夜晚多美啊!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文中出现了四种动物,请用“○”把动物名称圈出来。
3.夏夜的天上是怎样的呢?请用“______”画出写“天上”的句子。
4.画“          ”的这句话,“小飞机”是指______,“机场”是指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钓蝴蝶的小姑娘

①我的邻居中有一对喜欢垂钓的夫妇,却有一个七岁的不爱钓鱼的小女儿。每到周末,经常会听到那小女孩委屈的哭泣声。

②记得那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我听到一阵银铃般的欢笑声。我循声抬头望见邻居的阳台上伸出一根精致的钓鱼竿,末端垂挂的竟是一朵盛开的娇艳的玫瑰。

③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绕着那朵玫瑰花翩翩飞舞,手握鱼竿的是那“不爱钓鱼”的可爱的小姑娘。我好奇地走出去问她在干什么,小姑娘高兴地说“我用玫瑰花钓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④我的心猛地一震,记起了小姑娘曾悄悄对我说过她也喜欢垂钓,喜欢和父母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郊外风光。但是她不忍心看到尖锐的钓钩刺破鱼儿的嘴,所以每次她都宁愿选择独自留在家中。

⑤我又望了一眼那小女孩,午后的阳光正斜照在她的脸上,她如天使般可人。而那朵悬挂在半空中的玫瑰花,默默地散发着幽幽的甜香,就像一颗纯洁的童心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又如一泓碧水——清澈见底。

⑥选择一朵花做钓饵,只可能吸引一些蝴蝶和小蜜蜂,却依然可以钓到心满意足的美好和欢乐。不知这个浮华喧嚣的现实生活中,究竟还有几个人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选择这条云淡风轻、充满阳光的欢乐之路。

1.根据意思在横线里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 _________
②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邻居家的小姑娘用 _______做钓饵在阳台上垂钓,除了 _______________,还钓到 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 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姑娘的 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认为小姑娘如“天使般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说,完成相关练习。

①我们的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拂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干燥的热空气,天气突然变了,变得闷热起来。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去,放下救生圈,把它拴好,便在救生圈里练习游泳。

③兵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入水里去的,他们觉得救生圈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

④两个孩子活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⑤一个孩子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呀!”//

⑥甲板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了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

⑧“回头游呀!回头游呀!游回来呀!有鲨鱼呐!”炮手扯开嗓子喊叫。但是孩子们没听见,仍继续向前游。他们笑着,嚷着,比起先还要快乐,还要喧闹。//

⑨炮手吓得脸色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他们离孩子还远着呢。

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看,马上就听到一声尖叫,孩子们已经朝不同的方向游开了。

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炮手吧。他忽然离开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把炮口向下弯,瞄准好了,马上安上引火线。

军舰上的人,个个都吓呆了,大家都担心着出事故。//

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捂着脸。至于鲨鱼和孩子们的情形怎么样,我们没看见,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后来这声音愈来愈响。终于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望。

死鲨鱼黄色的肚皮顺着浪潮漂荡着。一会儿,小艇划到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到军舰上来。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小说中的“老炮手”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请根据“//”分好的段落提炼小标题:
鼓励儿子,加速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后来这声音愈来愈响。”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这声音会包括哪些内容?最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写到“老炮手”,请根据下列描写把他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①他忽然离开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把炮口向下弯,瞄准好了,马上安上引火线。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捂着脸。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具体情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它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鲨鱼”与“老炮手”,你认为哪一个选作小说的题目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探月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其中,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中继星叫“鹤桥”,玉兔和嫦娥着陆的区域叫“广寒宫”……“嫦娥奔月”从神话传说走进了现实。

2007年,嫦娥一号拍摄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2012年,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

材料二: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三: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向天空飞去。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采样到的月球样品用途多样: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样本;可以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以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或是作为国礼相送。

1.材料一里面涉及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三则材料,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2004年,火星探测工作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      )
(2)把月球车命名为“嫦娥”,表明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航天梦。(      )
(3)嫦娥五号顺利返回,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带回月壤的国家。(      )
(4)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
(5)嫦娥五号携回的“土”,用途仅作为科学样本,进行科普教育。(      )
3.请根据三则材料,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了
嫦娥工程       时间       重大突破
嫦娥一号2007年拍摄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
嫦娥二号2012年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
嫦娥三号2013年______________
嫦娥四号2019年____________
嫦娥五号2020年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敲掉不要的李子

①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②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了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③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④“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⑤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⑥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仲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⑦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⑧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⑨“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⑩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⑪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  )
A.李子太多,采摘太辛苦B.想等李子的回购价涨上去
C.不想费时费力采摘却拿来贱卖D.想要看李子烂在李树上
(2)下列对父亲费劲把李子敲下来的原因,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果烂在树上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
B.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打李子可以锻炼身体
C.李子烂在地里,能化成肥料滋润李树的树根
D.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3)文中画“﹏﹏﹏”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  )的情绪。
A.激动B.愤怒C.伤心D.心疼
(4)请写出父亲打李子时的两种感受,试着解释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
B.不可同世而(存在)
C.其人能应也(也)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文中的“利”是“锋利”之意,“坚”是“坚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请回答:“坐收渔翁之利”中“利”的意思是_______;“出师不利”中的“利”的意思是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
题目:   的探险之旅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写清楚探险的人物、场景、装备等,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险情,又是怎样解决的;3.不少于400字。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勃勃生机。小花一朵一朵的盛开,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辛勤的园丁,在花丛中采蜜。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照在大地上,到处暖洋洋的;儿童的笑声和可爱的面孔,带给大地无比的欢乐。

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

1.短文第①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来了,带给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主要描写的景物有小花、_____、和_____
2.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连一连。
鸟儿                            带给大地无比的欢悦
阳光                            唱的歌婉转动听
儿童                            照得大地到处暖洋洋的
3.“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这句话教育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让传统节日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开花”

【材料一】

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的节日,它更是除秽祛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葛蒲、赛龙舟、祭屈原等。在端午这天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地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材料二】

随着《端午奇妙游》的播出,河南卫视再次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而“出圈”。当很多人、很多平台都在追求流量、推崇娱乐明星之时,河南卫视如一股清流般席卷海内外,重新燃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信。这档节目没有明星大咖,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舞台,大部分都是实地取景,但是节目背后却有着无尽的文化资源和节目组所有人员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钻研。(       )守住初心,持续出新,(       )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材料三】

在我国,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心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对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谁又能说传统的习俗全过时了呢?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凭借着豪华的明星阵容,炫酷的舞台效果,在各大卫视中领衔“出圈”。
B.对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是河南卫视获得众多赞誉的主要原因。
C.我国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D.过节的方式会发生变化,但是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地被传承。
2.【材料二】中“出圈”是网络用语,结合文段你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意通顺。
(      )守住初心,持续出新,(      )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沛然不可遏抑的文化自信。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面的材料和下面的【阅读链接】,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我们的民俗文化。
【阅读链接】
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光明网充分调动优质资源,线上线下结合,通过中国传统戏曲系列直播,让网友以近距离的视角了解非遗技艺、了解非遗传承人,并把传承人培育成“网红”,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起了网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非遗“激”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