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16)|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
2.写出注释
故:(           )                           少女:(           )
3.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逢老媪磨铁杵       方:______       还卒       业:______
2.“太白感其意”中的“其意”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展开想象,补充人物对话。
李太白好奇地问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铁杵成针”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qiá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①鹬:鸟名。②曝:晒。③拑:夹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蚌出暴(         )                  ②而鹬啄(         )
③蚌合而拑其(         )            ④蚌亦(         )
2.解释句子。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者得而并禽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一个八字成语,就是: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做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带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聪惠:(             )            未闻:(            )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杨氏子甚聪惠吗?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1.这篇文章讲的是以下哪一个故事(   
A.孟母三迁B.愚公移山
C.孟姜女哭长城D.孟母断织
2.文中画线的“贾人”的意思是(   
A.卖艺的人B.来自“贾”这个地方的人
C.姓贾的人D.商人
3.依据文意,如果让仉氏穿越到现代建学校,她会把学校建在(   
A.近于墓B.居市旁
C.近于屠D.学宫旁
4.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说说“乃去,遂迁居市旁”的意思:
___________
5.依据文意,你认为以下哪个观点最符合仉氏的行为(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环境可以被改造。D.树挪死,人挪活。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曰(夸耀)B.吾矛之(好处)
C.于物无不也(刺破)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好)书画: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
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
古语(云):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
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B.yīn
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
B.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
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____________。”取之,信然

1.把上文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儿童?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像王戎这样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其他的这样的事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撞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战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为加点字注音。
(1)汤乎若流水(        )      (2)伯牙破琴绝(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好的琴师了
B.认为世上再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了
C.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世人将伯牙与子期称为“知音”,并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还积累了一些形容乐曲的成语,如“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