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文内容我理解。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1.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想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应该(       )。
A.乐于思考,敢于发问
B.假装懂了,不要提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小明病了,直喊肚子疼,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问小明:“你吃什么脏东西了吗?”小明说:“没有。”医生看了看小明的手,手很脏,看了看小明的指甲,指甲很长。医生一边给小明开药方,一边说:“用脏手拿东西吃,是会生病的呀!”
小明记住了医生的话。他勤剪指甲、勤洗手,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1.小明因为(                    ),所以肚子疼。
A.吃了脏东西       B.不剪指甲,不洗手     C.不剪指甲,不洗手,用脏手拿东西吃
2.现在,我知道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要勤            、勤            
3.你有哪些好习惯?写一写。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1.“糊里糊涂”的近义词是(  )。
A.清清楚楚B.一知半解
2.联系加点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是一个( )的人。
3.“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huà)(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 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填一填。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________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春天的校园 

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

瞧,旗杆顶上( )的国旗迎着春风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的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 )的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的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呼扇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翩翩起舞。 

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下列三个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旗杆 花圃 呼扇
A.qí gǎn 、huā pú 、hū shānB.qí gān 、huā pú 、hū shàn
C.qí gǎn 、huā pǔ 、hū shànD.qí gān 、huā pǔ 、hū shān
2.在文章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下列哪一组最合适?       (   )
A.雪白、鲜红、粉红、嫩绿B.鲜红、嫩绿、粉红、雪白
C.鲜红、雪白、粉红、金黄D.鲜红、碧蓝、金黄、乌黑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校园的?(  )
A.时间顺序B.事情发展顺序
C.地点顺序D.事物的不同特点
4.“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是什么句:(  )
A.中心句B.拟人句
C.比喻句D.过渡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段落品析。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在语段中找出一组近义词,用“______”画出来。
2.用“就是……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杨时的人非常(仰望   仰慕)大学问家程颐,便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跑去拜他为师,学习知识。

一个冬天的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他俩(争执   争吵)不下,最后决定一起去请教老师程颐。来到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发现老师正卧在床上午休。游酢正想走进去,杨时连忙拦住他说:“老师正在休息,我们不能打扰他,还是在门口等一会儿吧!”

游酢觉得杨时的话很有道理,便和他一起站在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俩仍然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一片片雪花飘下来,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不停地搓手跺脚(保暖   取暖)。没过多久,他们从头到脚都落满了雪花。

程颐醒后打开门,看到门前积雪已一尺深了,而杨时和游酢正浑身是雪地站在门口。程颐觉得他们很懂礼貌,心里非常感动。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雪很大,他们立在雪地里很冷?
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
4.当程颐醒来看到杨时和游酢时,心里非常感动。这时他可能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我能行。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孙中山先生大胆向先生提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寻找成长伙伴
童年的时光离不开朋友的相伴,好的朋友如同你成长路上的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地带。你喜欢交朋友吗?读读下面这两位少年的故事,看看谁是你心目中的好伙伴。

         的孙中山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的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孙中山让老师给他讲讲书中的意思,同学们的表现是吓呆了,变得鸦雀无声。你知道大家为什么会害怕吗?
孩子们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你觉得孙中山说得对吗?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孩子掉进瓮中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完成这个故事图吗?再说说谁做的更好,为什么?
起因经过结果收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_______水迸,儿_____我认为________做的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如果让你从孙中山和司马光中选择一个人做好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我选择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这两个少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说说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吗?请你给题目的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词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