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03)|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选择加点词的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①的确如此。②争着跑过去。③只有。
(       )          竞走(        )     信然(        )
2.请补充“     ”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
                           
3.“唯戎不动”的原因是(       
A.王戎不喜欢吃李子。
B.王戎知道自己跑得没有别的小朋友快。
C.王戎已经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D.王戎认为不是自家树上的李子不能摘。
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B.诸/儿/竞走取之
C.诸儿/竞走/取之D.诸儿/竞走取/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wéi wèi)宋国笑。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兔走触株”一句中“走”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现在我们说“走”,一般是指_______(A.走路,步行 B.跑);而在这一句中,“走”的意思是________(A.走路,步行 B.跑)。
3.当农夫看到兔子“折颈而死”的时候,他会想:“______”当他守着树桩的时候,他会想:“________
4.学习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偶尔有一次没有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不再重视复习。这种想法就像_____ (人物)一样,是在“_______”(成语)。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羿射九日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上射十日,zhōng zhòng     其九日。日zhōng   zhòng),     九鸟尽死,坠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

(根据《淮南子•本经训》相关内容改编)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尧之时,十日出。
A.并且B.一起
3.用“——”画出描写“十日并出”带来的危害的语句。
4.羿射九日,“万民皆喜”,想象一下,人们会对后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____________。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句子中的解释与“众皆弃去”中“皆”的意思一样的有(       )(多选)
A.皆大欢喜B.比比皆是C.人人皆知
3.当一个小孩失足落水时,“众”的反应是__________,“光”的反应是___________。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我想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少女”的意思是__________;“故”的意思是__________
2.根据课文情节填空。
__________→化为精卫→__________
3.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用“/”画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正确停顿。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戏于__________
(2)足跌水中:__________
(3)水__________
3.当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   __________的孩子。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这样   ②认为对     ③然而
处士笑而_____
此事虽小,亦不可忽视_____
不知其所以_____
(2)请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伯牙鼓琴》是一篇集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的千古名篇。_____
B.《伯牙鼓琴》从“喜遇知音”和“痛失知音”两大部分叙述故事,“破”“绝”“不复”等词,体现了伯牙失知音后的悲痛欲绝。大喜大悲的结构编排,带来的不仅是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透彻心扉的审美体验。_____
C.《书戴嵩画牛》结尾借古语,使文章观点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并提纲挈领,点明故事的寓意。_____
D.《书戴嵩画牛》有两处“笑”的神态描写,第一处写牧童觉得戴嵩不如他而得意万分,第二处写杜处士认为自己的画收藏没有价值,不好意思。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守株待兔》,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1.按照课文内容,在横线上把文段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因释其耒而守株”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农民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B.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C.于是,农民解释了为什么要守在树桩子旁边。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文中加点字解释意思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用原文词语填空。
锺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_____”的举动,并下定决心“_____”,其原因是“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
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琴声中理解自己的心意,他的心情是_____的;伯牙听说锺子期已死的消息,“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的。后来用“_____”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