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16)|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腊酒(hún)B.鸡(zhuó)C.(xiāo)鼓D.(kòu)门
2.陆游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陆游的诗作?(   
A.《示儿》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题临安邸》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3.这首诗的颔联使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A.互文B.拟人C.对偶D.夸张
4.下列对这首古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B.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C.若许:如果允许。
D.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5.陆游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层次分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中哪一句被千古传诵,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生出许多希望?。(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关于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出了山峦重叠,繁花盛开的江南景色。
B.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C.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D.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鸟鸣(jiàn)B.春山(kōng)
C.(jīng)山鸟D.时(mín)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关于这首诗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B.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C.宋代词人辛弃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B.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C.时:经常。
D.惊:惊动,惊扰。
5.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     )的手法,衬托“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A.以动衬静B.联想C.想象D.以静衬动
6.关于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B.诗的大意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C.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D.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与唐代崔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野____

风吹草低____牛羊。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敕(lè)B.穹(qóng)C.盖(lóng)D.(jiàn)
2.补全古诗(   
,野
风吹草低 牛羊。
A.苍苍   芒芒     
B.苍苍 茫茫       
C.沧沧   茫茫       
D.苍苍   茫茫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
4.这首诗写的是(   )地方的风光。
A.陕西B.内蒙古C.西藏D.广西
5.“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   
A.牛羊多,草很少很矮
B.牛羊少,草很多很长
C.牛羊多,草很多很长
D.牛羊少,草很少很矮
6.下面关于这首民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B.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
C.这首诗具有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
D.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yàn丹B.已méiC.冲guānD.guàn军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及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A.骆宾王   
B.欧阳修     
C.苏轼     
D.柳宗元   
3.这首诗的题材是(        
A.送别诗
B.山水田园诗
C.边塞诗
D.思乡诗
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B.壮士,指身体健壮的人。
C.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D.寒:寒冷。
5.“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的意思是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意思是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C.这首诗题为“送人”但他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情,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扬壮别的场景。
D.骆宾王精于遣词,“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江水之寒,更写出自己对友人的万般不舍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加点字读音及字形均有误的一项是(     
A.幽(huáng)B.(huāng)恐C.长(xiào)D.(xiāo)洒
2.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            )之称。
A.诗佛
B.诗圣
C.诗鬼
D.诗仙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B.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C.深林:深色的树林。
D.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4.这首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        
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
5.这首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A.一二句
B.三四句
C.一三句
D.二四句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后两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答案: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__________,王孙归不归?

1.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送(bà)B.日(mù)C.柴(fěi)D.王(sūn)
2.选出正确的诗句(     
           ,王孙归不归?
A.春草明年绿B.春草后年绿C.春草又再绿D.春草昨日绿
3.下列选项中,作者与作品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送别》——唐 王维
B.《咏柳》——唐 贺知章
C.《游园不值》——宋 苏轼
D.《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罢:之后
B.掩:掩护。
C.柴扉:柴门。
D.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5.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A.朴素自然B.绚丽多彩C.委婉含蓄D.热情洋溢
6.关于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B.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C.《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后两句化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D.古诗最后一句中的“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意万(zhòng)B.说不(jìn)C.(xíng)人D.临(fā)
2.这首诗的题材是(       
A.边塞诗B.思乡诗C.山水田园诗D.送别诗
3.这首诗写于(     )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B.复恐:又恐怕。
C.行人:指送信的人。
D.开封:地名。
5.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萧条之感。
B.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
D.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一(jiàn)开B.徘(huí)C.(qú)D.(yuán)头
2.下列与作者朱熹不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A.陆游
B.林升
C.李清照
D.马致远
3.对“问渠哪得清如许”中的“如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
B.如果
C.许多
D.允许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夸张C.顶真D.互文
5.人们常常用(       )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C.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D.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名诗。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今(xiāo)B.碧(xiāo)C.(qān)牛D.(dù)河桥
2.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嫦娥》——唐 杜牧
B.《乞巧》——唐 林杰
C.《望洞庭》——唐 刘禹锡
D.《鸟鸣涧》——唐 王维
3.对“渡河桥”的“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
B.载物。
C.渡口(多用于地名)。
D.姓。
4.选出古诗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       
A.《乞巧》——七夕节
B.《清明》——清明节
C.《元日》——元旦节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5.没有提到牵牛织女星的古诗是(        
A.《秋夕》B.《迢迢牵牛星》C.《乞巧》D.《嫦娥》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乞巧》是诗人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B.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C.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将乞巧的事交代得比较模糊。诗人通过写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表达出自己因不能和妻子团聚过节的悲伤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___

鱼戏莲叶___

鱼戏莲叶___

鱼戏莲叶___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1.给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 jiāngB.采cǎiC.田tiánD.间jiāng
2.下列哪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A.莲B.南C.鱼D.戏
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诗题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
B.《画》
C.《忆江南》
D.《江南春》
4.补全古诗(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A.东 西 南 北
B.东 南 西 北
C.南 北 东 西
D.东 北 西 南
5.这首诗出自哪个朝代(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可以组词“采色”。
B.“莲”可以组词“莲花”。
C.“田”字去掉“横”,可以变成“日”。
D.“鱼戏莲叶间”的意思是“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