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湘教版(2003)|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         )             不可同世而(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_________
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
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古诗,完成练习。

乙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1)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 (人名)。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生气”一词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中蕴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资料】龚自珍生活在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的时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主张改革腐朽现状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抨击晋升官职论资排辈,人才流散四方,提出厚俸养廉,科举增设策论,晚年更主张改革内阁制度。

1.填空。
诗中“生气”指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比喻_________________。读了诗的前两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古诗和资料,想一想“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借此“风雷”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诗词,完成练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重: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
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话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的《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渴望______________,出现一个_______________的愿望。诗意: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曰(夸耀)B.吾矛之(好处)
C.于物无不也(刺破)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文中加点字解释意思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物莫能(      )
(2)(      )
3.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4.《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还知道很多成语故事,请写两个成语故事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圈出诗中押韵的字。
2.这首诗中包含了“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成语。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一句中的“劝”,改用“要”或“求”的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日:“ 吾矛之利,                   。”或日:“以子之矛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2.理解加点的字词。     
鬻:__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面对别人的提问“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下面属于“自相矛盾”的一项是(       
A.优优认为上网可以帮助学习,但也会影响学习,所以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B.程程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并觉得实践在学习中也非常重要。
C.许多人经常劝说别人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总是闯红灯。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            。”②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③或曰:“             ,何如?”④其人弗能应也。⑤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字。
之曰(       )             (       )
3.判断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在不正确的一项后打“×”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第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