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本文选自《匆匆》,作者是________
2.这段话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比喻过去 的日子,这样比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中“痕迹”是指________________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中的“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_______;“赤裸裸地回去”指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一双破布鞋

①警卫班小战士赵东,入伍时间不长,但他聪明、勇敢,完成过好几次特殊的任务。

②有一次,赵东又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化妆成一个放牛娃去侦察敌情。他立刻忙碌起来:向房东儿子借了一条旧布裤子,又穿上一件破夹袄,脚上穿什么鞋呢?总不能穿草鞋去侦察吧!怎么办呢?他忽然想到几天前自己刚扔了一双破布鞋,唉,都怪自己不好,有了新草鞋就把破布鞋扔了。他急得抓耳挠腮,满头大汗。

③正在这时,朱德同志走进来,手里拎着一双旧布鞋。他见赵东急得满头大汗,就笑眯眯地说:“没有合适的鞋穿了吧!来,我送你一双。”赵东接过鞋一看,这双鞋怎么这么眼熟哇?只是破的地方都补好了。赵东看看鞋,又看看朱德同志,心里好纳闷儿。“怎么不认识了吗?这是我从垃圾堆里帮你捡回来的。”接着朱德同志严肃地说,“鞋穿破了就扔掉,你真大方啊!部队艰苦朴素的传统哪儿去了?不要说我们现在处在艰苦的条件下,就是将来富裕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不能丢哇!”

④赵东惭愧地低下了头。朱德同志不光给他送来了捡回并补好的布鞋,更重要的是给他送来了部队的光荣传统!赵东恭恭敬敬地给朱德同志敬了一个军礼,坚定地说:“是!我记住了!”说完,他穿上朱德同志帮他补好的鞋,执行任务去了。

1.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中描写朱德神态的词语,并说说体现了朱德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艰苦朴素”还适应现代生活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警卫人员也是第一次跟彭总逛公(院   园),心里也很纳闷:“怎么公园里看不到几个游人呢?”见彭总发怒,他想(辩   辨)解一下,就说:“牌子上不是写着‘休息’吗?”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敢   赶)跑了?”

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首长的。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吩咐——(        )
3.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
4.在文中“        ”画出彭总说的话。这些句子反映了彭总不搞__________,与人民群众___________的好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还容易滋生事端,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2010年法国教育法规定,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禁止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2021年初,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小学做了个调查统计,具体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

光明小学张校长认为,学生手机的管理,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一刀切”。校园里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下面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城市学生都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
B.使用手机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最大。
C.我国没有明确出台过任何关于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
D.“适得其反”在这里指学生遵守规定,不带手机进学校。
(2)材料一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的意思。
(3)材料二的这份图表,从查答案作弊、影响视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可见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4)请结合以上材料,提出两点解决校园里学生手机管理问题的建议。
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②: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

华强

①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搭载载人飞船、总重为487吨的火箭,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尾部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轰鸣,在耀眼的火光中升空。一时间,古老的大漠为之颤抖。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②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升空时非常平稳,火箭逐步加速,杨利伟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向地面报告:“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怕的共振时间持续了26秒,此后慢慢减轻。杨利伟从可怕的共振中解脱出来以后,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飞船继续飞行以后,杨利伟突然感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③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④杨利伟绕地球14圈以后,于10月16日4时31分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⑤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5时58分,飞船减速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杨利伟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了: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

⑥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摘自网络,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③自然段,摘抄关键词句完成下表,并填空。
飞行过程飞船情况身体感觉
升空时逐步加速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__________
继续飞行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似乎要飘起来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绕着地球高速飞行/_____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自然段按照飞行过程,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呼应了文章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详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__________________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反复品读相关语句,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部分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种春风的父亲

①父亲是个固执的人。一直以来,父亲做事有他自己的逻辑,脑袋瓜子顽固得像溪底的大石块,任水怎么冲刷,都兀自不动。

②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去菜地。父亲种土豆就像解数学题,一步一步,不敢有丝毫马虎。地要一锄头一锄头地深锄,草要一棵一棵地铲除。土豆下坑后,他还会用手把泥土掰松软,轻轻覆盖在上面。

③这样的节奏,我自然是不屑的。这个时节,很多人家在种土豆,但他们不用花父亲一半的时间。你看人家,根本不锄草,有的直接用除草剂,有的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田地上。一眼看去,土地白花花的一片。只需过上一段时间,浅绿色的土豆叶子就会冒出来,宛如一个个绿色的纽扣系在白亮亮的衣服上。

④那天,父亲又在菜地忙活。李婶走过,冲          chōng chòng】着父亲喊:“你这方法落伍了!老要拔草,不嫌烦啊。”父亲很认真地说:“土地就是用来伺       sì cì】候的。”

⑤我很不满意父亲的回答,咕哝着:“就你力气多,时间多。”父亲直起身,说:“人往远处看,鸟往高处飞。如果你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就会把事情办砸了。没有一块土地喜欢塑料、除草剂这类东西。”

⑥我不以为然。

⑦收获的时节翩然而至。父亲的脸也像他伺候的土地一样舒展开了。父亲种的土豆,一个个圆滚滚的,匀称,饱满。李婶家的土豆却像一个个疙瘩,长得奇形怪状的。一团团泥土嵌在凹陷的缝里。李婶一边用手指抠一边说:“土地也会欺负人。”

⑧父亲种的土豆产量高,家人吃不完,父亲就会送一些给村里的老人。我难得回到乡村,老人们见到我,脸上的热情得像开水一样,咕咕冒泡。“你爸很能干,他种的菜特别好吃。”听着这样的赞美,我的脸上笑出花来。

⑨原来,我固执的父亲如此值得我骄傲。

⑩父亲种的丝瓜,从初夏到深秋,怎么也吃不完;父亲种的辣椒,一串一串,就像红红火火的日子;父亲种的芦笋,是全村的独一份。大家都觉得父亲生就一双神奇的手。我,自然是其中的一个。

那天,当我也夸奖父亲有一双好手时,父亲说:“不是我的手特别,是土地有感情。”父亲眼睛看着远方,似乎在眺望他的土地:“如果我们喂了它不喜欢吃的东西,土地就会生病;如果我们真心待它,土地就会给我们惊喜。”

父亲不是名义上的环保卫士,但他用自己的固执与坚守给了土壤本真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

(选文有删改)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②至第⑨自然段,根据内容完成表格。
父亲的表现“我”的态度
种土豆一步一步,不敢有丝毫马虎_______
_____________不满意
说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就会把事情办砸了________
4.由上表梳理出来的“父亲的表现”可知,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作者写“我”的态度的变化是为了_____(选择:A凑字数;B正面表现父亲的品质;C侧面刻画父亲的品质)。
5.选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品味:
(1)连一连:请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父亲的脑袋瓜子顽固得像             咕咕冒泡的开水
父亲种土豆就像                 溪底的大石块
李婶家的土豆像                 像解数学题
村里老人的热情像               奇形怪状的疙瘩
(2)品一品;这样的语言你喜欢吗?为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   【尊 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   【荒 慌】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借助关键词句可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你认为选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因此,你会这样概括这段话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关键句,选段中“我”做了四件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看画报
(4)选文中划“   ”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我”__________的心情。
(5)“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字能不能换成“过”字,为什么?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小明认为我们应该博览群书,所以就六年级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作了调查,请你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明光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统计表

调查内容各项调查情况
每天课外阅读时间0分钟10分钟30分钟60分钟
占比人数30%55%11%4%
读物类型卡通漫画小说科学读物各类报纸
占比人数47%36%14%3%

(1)阅读上面的统计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明光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均超过60分钟,读物类型主要集中在小说。
B.明光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总体偏短,忽视对科学类和社会热点类读物的关注。
C.明光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如何让同学们喜欢上阅读,请向你的语文老师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荷叶与红莲

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②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③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④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⑤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⑥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⑦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繁密”的近义词是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
2.诵读全文,写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烦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作者把母亲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__________
4.“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
5.“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有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
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篇章?请把印象深刻的语句写下来,可以写课文片段,也可以写诗句。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②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③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④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⑤“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⑥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⑦“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⑧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选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松脂球变成化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最能体现这块琥珀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从第⑧段中可知,那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6.科学家想象出它们当时在松脂里挣扎的情形,根据是_________,这句话前后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从“_________ ”一词体现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