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课内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净跨在三十七米多的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 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选段是围绕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这方面来介绍赵州桥。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这种设计”指的是(       
A.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
B.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C.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竹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得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是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处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但是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办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竿往井里放,当竹竿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指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短文加上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了两个什么难题考徐文长的?
_____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的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
(5)你觉得徐文长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_____
(6)我会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高声大叫,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_____
②又急又响的雷。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
(3)第一段划波浪线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武松三个“一闪”,你体会到什么?“闪”能不能改成“躲”呢?为什么?

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腊八粥》片段。

①“呃……”他惊异地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②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色。

③“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④“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⑤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⑥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片段中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两件事,其中详写了“_______”这件事。
(2)第②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作者没有具体描写喝粥的过程,请你发挥想象,通过刻画人物细节,描绘出八儿喝粥的样子。(最少要有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驼背上的母爱

①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支由八匹骆驼组成的运货队正艰难地跋涉着。骆驼队中有一匹雌性骆驼,它的身边紧紧依偎着一匹瘦弱不堪的小骆驼。

②终于,小骆驼忍受不住日晒和酷暑,倒了下去,它用依恋悲哀的目光,深情地望了妈妈一眼后,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③驼妈妈停下脚步,泪水盈眶,发出阵阵哀鸣,它一次又一次地舔着自己的小宝贝。最后,它索性卧下身来陪着自己的孩子。

④要上路了,赶驼人过来拉它,撵它,甚至用鞭子抽它,可是驼妈妈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

⑤最后,赶驼人终于明白了,他温和地对驼妈妈说:“别伤心了,来,我替你将你的孩子驮上吧,咱们带上它走!”他取来一只大布袋,当着驼妈妈的面,将小骆驼的尸体装进袋里,然后驮在驼妈妈的背上。

太阳还是像团火球一样灼热异常,沙漠还是像火焰山一样滚烫,可是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一点儿也不摇晃。它知道它驮的是自己亲爱的孩子,它要将它带出沙漠,带到它常住的地方。

⑦然而,酷热的天气很快使小骆驼的尸体腐烂了,一阵又一阵的尸臭散发开来,使得同队的人和其他骆驼难以忍受。更可怕的是,它极有可能使人和骆驼群染上致命的瘟疫。

⑧整个骆驼群中,唯有驼妈妈似乎一无所闻,它背负着自己的孩子,依旧迈着沉稳的步子前行。

⑨赶驼人不得不施计——这实在是出于无奈。他用一只同样颜色的布袋装了一袋与小骆驼尸体分量差不多的沙子,趁守在袋子边上的驼妈妈熟睡休息的机会,手脚利索地掉了包,然后又将小骆驼的尸体迅速掩埋了。

⑩第二天一早,赶驼人喂好了水和粮食后,又将“小骆驼的尸体袋”放上了驼妈妈的脊背。于是,驼队又启程了。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驼人卸下了骆驼背上的货。他走到驼妈妈的身旁。他理解它的心情,领它来到道路边,卸下了那个所谓的“尸体袋”,然后开始挖起坑来。

掩埋了小骆驼后,驼妈妈悲伤地鸣叫着,守了整整一夜,然后才肯离去。

以后,每当驼妈妈路过这里时,它总要离开大路,走到这座草儿青青的“坟墓”边,哀鸣着站一会儿,舔舔坟上的青草,然后才离开——在驼妈妈的意识中,这里,永远躺着它可爱的孩子。

母爱是独特的,母爱呵护着我们生命的全部。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伟大的。

(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骆驼死后,驼妈妈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
B.骆驼妈妈的步子很坚定,是因为它要将自己的孩子带出沙漠。
C.到达了目的地后,赶驼人卸下骆驼妈妈身上的小骆驼,并把它掩埋起来。
D.这篇文章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2)文章第自然段中“坟墓”加上了引号,这是因为   
A.表示对小骆驼的尊重。
B.“坟墓”里并不是小骆驼,而是掉了包的沙袋。
C.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大家都知道这里掩埋的是小骆驼。
D.有讽刺的作用,暗指不用专门给小骆驼弄个坟墓。
(3)下面最能体现本文主题的一项是   
A.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C.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D.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4)第⑥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让你感动的画面是什么?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的夏天

ㅤㅤ夏天是什么?
ㅤㅤ顽皮的知了说:“夏天是我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ㅤㅤ可爱的蜻蜓说:“夏天是我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ㅤㅤ圆圆的荷叶说:“夏天是我穿着绿裙翩翩起舞。”
ㅤㅤ美丽的彩虹说:“夏天是我在雷雨过后看小朋友们在水洼里放纸船。”
ㅤㅤ我说:“夏天是我吃着冰激凌,套着游泳圈,尽情玩耍的季节。”
(1)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只填序号。
①快乐       ②美丽       ③圆圆       ④顽皮
_____的知了
_____的夏天
_____的荷叶
_____的彩虹
(2)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知了                                      翩翩起舞
蜻蜓                                      欢快地歌唱
荷叶                                      看小朋友们在水洼里放纸船
彩虹                                      自由地飞行
(3)短文中的“我”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用“_____”画出来。
(4)你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写一写。
夏天是 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棉花姑娘(节选)

ㅤㅤ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青蛙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人帮忙吧!”
(1)选文中加点的“别”字共有 _____画,第六笔是 _____,部首是 _____
(2)读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应读出 _____的语气。
①急切
②惊奇
③失望
(3)青蛙为什么不帮助棉花姑娘捉害虫?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狐狸的惊诧

①山羊和兔子是邻居,它们相处得很好。        谁遇到难处,彼此    尽力给予帮助。

②平时,兔子家来客人了,山羊就把鲜嫩的青草给送去,山羊就帮忙看家。一天夜里,山羊病了,请来鹿医生为山羊治好了病。它们可真是一对好朋友。

③狐狸见了这一切,觉得非常惊讶。一天,它遇到了山羊,问道:“你和兔子怎么那么要好?它长得那么短小难道你还怕它吗?

④山羊沉思了一会儿,对狐狸说:“因为兔子把心给了我。”说到这里,它眼望远处的山岭,仿佛看到了那天夜里,兔子不顾危险,摸着黑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为它请医生的感人情景。它接着又说:“所以我也把心给了兔子。”

⑤“什么?把心给了人家?嗨,你们这样做真是太傻了!”说罢,狐狸摇摇头,懒洋洋地走了。

1.下列填入第①自然段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填选项)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虽然……但是……
2.写出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惊讶 _______
仿佛 _______
3.狐狸惊讶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中哪里可以看出,兔子把心给了山羊?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火烧云(节选)

①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tōng tóng)彤的,好像是天空zháo zhuó)了火。

②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①红彤彤 金灿灿 ________   ________
②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________   _______
3.火烧云的颜色真丰富呀,我能用“_________”这个词语概括。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烧云范围大的句子。
5.选段第②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有两大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泥活

ㅤㅤ冯兰瑞老汉,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一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武松用膝盖镇住大虫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扭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抡棒,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似乎有悟,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①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ㅤㅤ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巴额儿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ㅤㅤ“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ㅤㅤ“我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ㅤ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ㅤㅤ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ㅤㅤ“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ㅤㅤ“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几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ㅤㅤ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②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孙子赞泥活)→(孙子欲用泥活行贿)→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一段中“片刻之后,似乎有悟”,老汉有所“悟”之后的做法是 __________,倒数第二段中“‘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所说的“忙”指的是 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反映了冯兰瑞老汉怎样的心理?边读边思考,完成相应的批注。
①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冯兰瑞老汉 ________的心理活动。
②画线句子描写了冯兰瑞老人的 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他 _______的心情。
(4)下列词语    没有体现出冯兰瑞老汉的特点。
A.手艺精湛
B.精益求精
C.无所畏惧
D.淡泊名利

(5)在社区评选“德艺双馨”民间艺人活动中,德行和艺术两方面均获良好声誉的冯兰瑞老汉有幸成为被推荐对象,请你简单写一则推荐词。(控制在80字左右)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