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思维导图。
同学们,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打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更好的进行联想。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分支来做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思维导图吧!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一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趣文导读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汉·牟融《理惑论》)


【译文】

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二、美诗精读
【作品卡片】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原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今对碰】

原 诗

注 释

译 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莺啼】即莺啼燕语。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作品赏析】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思维导图。
我的“长生果”
小画片、连环画
扩展想象力——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文艺书籍   要写真情实感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借鉴、模仿、创造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趣文导读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章主旨】

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文言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初】最初。【但】只是。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
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殆】恐怕,大概。【济】救济,
挽救。
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称】称作。【恨】遗憾。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伤】感伤。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
兄弟。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
【智量】,
【射君】人名,叫射援。【智量】智慧和气量。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
【甚大增修】,过于所【望】。【甚大增修】有很大的进步。【望】期望。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审能如此】真是这样。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
勉之!勉之!努力啊,努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因为。【为】做。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惟】只有。【德】德行。【服】使别人信服。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汝父德薄,勿【效】之。【效】效仿。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
可读《汉书》、《礼记》,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
【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间暇】空闲的时候,有时间的时候。【益】对……有益,对……有帮助。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为】给,替,帮。【毕:】完。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
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亡】丢失。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作品赏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刘备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殷殷教导,一片深情。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趣文导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内储说上》)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无水”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生圣贤,任何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


【文言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选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古今对碰】

原文

注释

译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伐】讨伐。【孤竹】指孤竹国,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
竹国,
春【往】冬【反】,【迷惑】
【失道】。
【往】出征。【反】通“返”,返回。【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乃】于是。【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随:跟随,跟着。之:代词,指老马。【遂】终于。【得】找到。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行】山中无水,【行】走。走到山里没有水喝,
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居】住,处于。【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掘】挖。【得】找到。于是挖掘地,于是得到了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以】凭借。【圣】精明通达。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
【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不难】不以……为难。【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师:学习,请教,向……学习。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圣人】有智慧的人。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
不亦【过】乎?【过】过错。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作品赏析】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词语我会读。
穷尽       层叠       烟云       山川       风景       景色       秀丽       秀美       著名       名字       闻名
新闻       山坡       好客       城市       月份       山穷水尽       名山大川       层林叠翠
烟消云散       风景如画       一枝独秀       名不虚传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树木茂盛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百闻不如一见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趣文导读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选自魏晋邯郸淳的《笑林》)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受不了痛,大叫了起来。阎王笑着说:“看你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能够转世做人呢?”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文言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古今对碰】

原 文

注 释

译 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鼓】弹奏。【听】倾听。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方】刚刚。【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曰】说。【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一回儿,不久。
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汤(shāng)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破】摔碎。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挑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知识梳理】

类 别

解 释

举 例


实词
弹奏。伯牙鼓琴
倾听。钟子期听之
心志,情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好。善哉乎鼓琴
少选一回儿,不久。少选之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汤汤乎若流水
摔碎。伯牙破琴绝弦

虚词
代词,他,指伯牙。钟子期听之
转折连词,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以为认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又,再。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语气词,可译为“啊”善哉乎鼓琴
语气词,可不译。善哉乎鼓琴
介词,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像。汤汤乎若流水
特殊句式省略句“为”后省略了“之”,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一读,记一记下面的节日。
一月一日 yuán dàn      六月一日 ér tóng jié
三月八日 fù nǚ jié      七月一日 dǎng shēng rì
三月十二日 zhí shù jié     八月一日 jiàn jūn jié
五月一日 láo dòng jié     九月十日 jiào shī jié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方法指南。
写人类文章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 人物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写人的文章侧重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在阅读写人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二、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人的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语句。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展示的。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