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16)| 一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_______石______瓮____之,水迸,儿得活。

1.“皆”的意思是______。“迸”的意思是_______
2.把原文补充完整,所填内容表现了司马光_________的品质。
3.文中“群儿”是指______,“儿得活”的“儿”是指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于庭(      ) (2)一儿(       ) (3)众弃去(       )
2.“足跌水中”这句中,“没”应该读(     )(填读音),我是根据______判断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缸,其他的孩子(      ),而司马光却(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      )的人。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知其轻重。________
②使水原痕。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知其轻重。________
使水原痕。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__
足跌水中       弃去
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________
②众弃去________
③光石击瓮破之________
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文中“光”指的是_________
2.“没”在文中读_______,意思是_______。“皆”的意思是______
3.当一个小孩失足落水时,“众”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光”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光”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
A.调皮活泼B.沉着冷静C.肯动脑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石(  )瓮(  )之,水迸,儿得活。



1.将下面的字准确地填入文中括号里。
              
2.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水中( )①méi             ②mò
②儿( )①de             ②dé
3.在面对同伴遇险的危急关头,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  )的人。
A.勤奋好学B.生活朴实C.机智勇敢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1)持石击瓮破之。(            )   (2)众弃去。(            )
(3)群儿戏于(            )   (4)水,儿得活。(            )
2.用原文语句填空。
当小孩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用几句话夸夸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心读,认真做。

灌水取球①

文潞公②幼时与群儿击③球,球入柱穴④内,不能取。群儿谋⑤取之,穴深,不能得。公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浮出。

[注释]

出自北宋学者邵伯温所撰笔记《邵氏闻见录》,有改动。

②文潞公:文彦博受封为潞国公,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③击:玩。

④柱穴:树洞。

⑤谋:商议解决办法。

1.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灌水取球”的意思?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的意思,然后用“ ”画出相关语句。
2.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了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人?(     
A.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B.自以为是,我行我素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司马光

群儿戏于,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庭: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