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一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比较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瞧,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__,这句诗中“___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千里黄云白日嘿,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的是一幅(      )的风光,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的是一幅(      )的风光。
A.色彩绚丽               B.荒野壮阔             C.气势磅礴            D.清新明朗
4.我还知道《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与这两首诗表达的主题相符。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词语并写出后面两句诗的意思
疏疏:______________                  阴: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请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从题目上,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后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点。结合你的积累,试写一联类似结构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对这首诗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的朋友杨骥屋壁上的。
B.这首诗中的写景顺序是从院内写到院外,从近处写到远处。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这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他的生活品位。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欣赏。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       
A.秋天的涛声。B.高头大马奔奔驰而来的大浪潮。
C.海门的风景。D.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景观。
2.诗句中把大潮奇观写得最为优美生动的一个词语是(       
A.吼B.触C.须臾D.雪堆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解释下列词语。
供: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从“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人们农活的繁忙。
3.诗作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读诗的第一二句,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再按要求填空。
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把诗填写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诗人,朗读此诗时会带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选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材料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选自杜牧的《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补充【材料一、三、四】中空白处的诗句。
2.中国北国的美,是恢宏庄重的,是大气磅礴的,是直击人心的;中国南方的美,是沁人心脾的,是温婉恬静的,是动人心弦的。请选择4则材料中2则,赏析诗人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南北风光的不同特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3.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请结合课本第二单元所学,评价一下领袖毛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
4.四则材料都用了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即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则,具体说说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并说说小学六年来你在学习古诗词中积累的2条经验。
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感悟
关于梅花的诗词一组

【其一】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三】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①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②断桥:残破的桥。③著:同“着”,遭受,承受。④苦:尽力,竭力。⑤一任:全任,完全听凭。⑥碾:轧烂,压碎。⑦凌:冒着。

1.【其二】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2.读【其一】诗歌,请谈谈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诗词赏析,错误的是(       
A.【其一】这首诗,在作者的笔下,梅似雪,雪似梅,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既有情趣,又有理趣。
B.【其二】这首词写出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同时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C.【其三】这首诗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像梅花一类的人,占据了优越的位置,却害怕困难、不思进取的批判。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