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15)| 二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       )。
A.小女儿B.年轻的女子
3.“溺而不返”中“溺”的意思是(       )。
A.溺爱B.溺水,淹没
4.“故为精卫”中“故”的意思是(       )。
A.故事B.原因C.因此
5.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所填句子的理解。
                                                                              
6.从精卫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兔触株,折颈而死。释其耒而守株,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选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_______(A.树桩       B.量词)                 (2)_______(A.步行       B.跑)
(3)_______(A.原因     B.于是)                    (4)_______(A.河北省的别称       B.希望)
2.读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宋人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嘲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文中的耕者,你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原古①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③,捐祖于野。谷随,收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规劝。④:车子。⑤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谷父母_________
(2)无需作此具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谷的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A.不该把抛弃老人的事让原谷知道。
B.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C.制作手推车就是一个错误。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篇文章讲的是______的神话故事。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炎帝少女”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西山木石B.光持石击瓮破C.博学D.人非生而知
3.用自己的话写出画“______”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最能体现这个神话所表现的精神的一项是(       
A.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B.华为公司不畏美国的技术封锁,坚持1500多个日夜的自主研发。
C.苗苗同学学习刻苦、乐于助人,被评为“十佳少年”。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古文阅读。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记事》,怀素是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挥洒:挥毫写字。④庵:住所。⑤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怀素零陵时_______________       无纸可_______________
蕉叶供挥洒________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为你的书房也起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和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于庭:_____
(2)_____
(3)弃去_____
(4)光石: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传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①逐走:赛跑。走:跑。①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②闻:听。③退:回去。④了:清楚。⑤大旨:大意,主要意思。⑥自是:从此。

1.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司马光七岁。(      )
A.出生 B.长到 C.生活
(2)不知饥渴寒暑。(      )
A.至于 B.到来 C.甚至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B.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C.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D.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3.根据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是个不怕寒暑饥渴的孩子。
B.司马光是个爱给别人讲故事的孩子。
C.司马光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D.司马光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4.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司马光听到有人讲(        ),非常喜欢,回家后马上(        )。从此(          )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文中加点的“少”字在句中的读音和释义正确的是(       
A.shǎo 数量少B.shào   年纪轻C.shǎo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精卫最合适?(       
A.机智勇敢B.谨慎谦虚C.坚韧执着
5.想象一下,东海看到填海的精卫,会对她说什么?精卫又会怎样回答?
东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2.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3.读了选段,请分析一下张飞和曹操的特点。
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书戴嵩画牛》,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数:___       (2)拊:___       (3)搐: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锦囊玉轴,常以自随。___
(2)处士笑而然之。___
3.作者引用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在说明什么道理?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