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维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一维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二维码是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平面上存储信息的代码标记。一般由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组成,可用于机器识别,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得相关信息。

材料二:组成一维码的信息部分只能是字母和数字,尺寸相对较大,也就是说它的空间利用率较低,这就决定了其信息量不大的局限性。它的数据容量较小,一般只可容纳30个字符左右。二维码就不一样了,它的信息承载量很大,数据容量可达2000个字符左右。信息内容可包含字母、数字、汉字、字符等,信息含量非常丰富。

材料三:使用一维码碰到条形码受损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1.请你根据材料判断如图两幅图,图一是 _______维码,图二是 __________维码。

图一                     图二
2.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二维码是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一维码是由反射率相差不大的黑条和白条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C.二维码引入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写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
优势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五)非连续性文本。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及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很多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

材料一 病例回放

近年来,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看手机。医生告诉小王,他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材料二 调查统计

材料三 专家观点

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使用电脑时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另外,看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检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

使用手机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如果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等;距离和角度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1.“视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根据上述材料,有条理地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为家人制作“爱眼护眼”的小贴士,我要有目的地阅读“材料________”。我从中提取到的关键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随着《端午奇妙游》的播出,在《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之后,河南卫视再次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而“出圈”。“娱乐至上,流量为王”,当很多人、很多平台都在追求流量、推崇娱乐明星之时,河南卫视如一股清流般席卷海内外,重新燃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自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地各大卫视都是以娱乐为主流,推崇流行文化,靠综艺和明星来吸引观众。而如今,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没有明星大咖,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舞台,大部分都是实地取景,但是节目背后却有着无尽的文化资源和节目组所有人员对中华文化、中原文化的热爱和钻研。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有不断“出圈”的精品,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只有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出台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传承的法律法规,在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非遗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例如光明网充分调动多种优质资源,线上线下结合,通过“致非遗,敬匠心”“青春遇见戏”等直播活动,让网友近距离地了解非遗技艺、了解非遗传承人,并把传承人培育成“网红”,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出非遗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引起了网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把非遗“激活”了。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用“√”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河南卫视通过借鉴其他卫视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栏目,推出自己的《端午奇妙游》,而获得众多赞誉。(      )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耕细作,守住初心,持续出新,才能“出圈”。(      )
③我国有专门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
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传承,在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上应“以古人之规矩”。(      )
2.【材料一】是将 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之所以会获得众多赞誉,原因有二:一是 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三则材料,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观点(       
A.我们要认真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B.要想“出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C.保护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文化强国。
5.结合上面的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为让市民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公共出行需求,自2021年11月3日起,齐河县城区公交线路实现乘客免费乘车。市民官世财说:“现在不光是老年人,对大人孩子都有照顾,这就是党的好政策,百姓的幸福。”市民王培刚说:“确实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不花钱、随便坐,确实方便。”齐河县慧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经理田华伟介绍说:“我们对相关线路的运营时间进行了调整,像城区的一路三路,有原来的末班车,晚上七点调整为晚上十点,后期我们将根据乘客的乘坐需求,对相关的线路进行继续优化和调整,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

材料三     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实行城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政策,是齐河县公共交通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大范围全员全域免费的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推行惠民政策的决心,必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增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福祉。

1.仔细观察材料一这个站牌,你现在所处的这个站牌的名称是__________,下一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从现在所处的这个站点,乘9路车到旗馨园小区下车,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站路。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如果你乘坐在我县免费公交车上时,心里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经典阅读。学校为了营造文化氛围,开设了“少年讲坛,开讲经典”活动。请你开讲《三国演义》。你打算选讲哪个人物,哪个故事?说说你选讲这个故事的理由。
(1)我选讲的人物和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   _______
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找出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写出一句相似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②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周瑜和诸葛亮的形象,下面最能概括选段中周瑜特点的是(       
A.嫉恶如仇B.忠厚老实C.嫉贤妒能
2.下列对画“_____”句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周瑜信任诸葛亮,想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
B.周瑜心怀妒忌,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
C.军中缺箭,周瑜特别着急,只好请诸葛亮帮忙。
D.军情紧急,周瑜知人善任,委托诸葛亮造箭。
3.根据提示写一写人物心中所想。
(1)诸葛亮说“愿意立下军令状”时,心中在想: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想: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帐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艰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不是滋味,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有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贴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有删改)

1.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表示(       
A.意思的转折B.解释或说明C.声音的延续或停顿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用课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为什么选它作为你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读儿歌,完成练习。

春 雨

嘀嗒,嘀嗒,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嘀嗒,嘀嗒,下小雨啦。

1.认真把儿歌读3遍。
2.根据儿歌内容填空。
下小雨了,麦苗说它要长大,小朋友说他要____________,种子说它要____________,梨树说它要____________
3.小雨除了会发出“嘀嗒嘀嗒”声,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下小雨了,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下小雨了,____________说:“下吧下吧,我要____________!”
5.小诗里的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都在小雨中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最想在下小雨的时候干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躲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室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舍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的瞬间的声音还是非常响。

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致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的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定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留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竞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一下第③段中加横线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
3.第⑤段中写到“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文章第⑥、⑦两段分别说说作者分别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