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____________。”取之,信然

1.把上文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儿童?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像王戎这样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其他的这样的事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撞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战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为加点字注音。
(1)汤乎若流水(        )      (2)伯牙破琴绝(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好的琴师了
B.认为世上再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了
C.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世人将伯牙与子期称为“知音”,并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还积累了一些形容乐曲的成语,如“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司马光为相,封为温国公。公一室萧然,图书盈几,竟日静坐,泊如也。又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注释:①公:司马光,②盈几:充满了小桌子。③竟日:整天。④警枕:警醒自己的枕头。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群儿戏于,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持石击瓮破之,水,儿得活。


(1)文中“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庭”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群儿戏于庭”停顿正确的是(        
A.群/儿戏于庭B.群儿/戏于庭C.群儿戏/于庭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   ),(   ),(   )。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面文段补充完整。
2.对“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想要什么,锺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锺子期,锺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锺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A.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1)_______一日曝书画
(2)_______拊掌大笑
2.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牧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名著阅读。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A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A,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A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A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A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A。

1.选文出自名著《______》,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
2.选文内容表现的情节是______,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描写,展现了曹操____________的形象。
3.选文表现A______的性格特点。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庭:________________               瓮: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炎帝之女,     ,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于东海。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本文选自《_____》,这是一部记录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_____女:_____
__________
4.女娃的灵魂化作了(     
A.一根树枝B.一粒石子
C.一只小鸟D.一朵鲜花
5.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6.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精卫如何填海的句子,表现了精卫     的精神。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再按要求答题。

群儿戏于tíng   tín),一儿登瓮,足跌méi   )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 ”表示。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弃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文中的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用“/”给句子断句:光 持 石 击 瓮 破 之。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