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和妻子便重重地靠在了沙发上。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您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他搓着两手,静静地看着我们。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担心可能有时候着急了会顾不上。可是……既然您父亲受不了关门的重响,怎么没有考虑搬到高一点儿的楼层居住呢?”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举手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加点的词语中能够体会出李先生怎样的心情呢?
(1)从“搓着两手”可以体会到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③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为什么而感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选一个合适的结尾,在(    )里划“√”。
(1)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不放弃,只要肯积极想办法,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
(2)当你在为别人献出善良的爱心时,其实你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给予,相互的理解、尊重,就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3)人,贵在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克服困难说到做到。(    )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
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提示: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激动 欣慰 欣喜若狂……”或者“愤怒 愧疚 忐忑不安……”。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果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情感有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试着用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400字以上。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老师领进门

刘绍棠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个三年级的学兄带笔。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红摹纸上,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轮到给一年级上课时,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娘俩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两个人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八楼,他想折一枝来,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 ,妈妈就喝住他,说“你折一折,他折一折,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点点春雨入地。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恭恭数数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查字典解释字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临”字的解释:(1)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2)到,来。(3)遭遇,碰到。
(4)挨着,靠近。(5)照样子摹仿字画。“身临其境”的“临”的意思是(______).
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是田老师说的,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表达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B.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学生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
C.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6.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文末点题,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B.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C.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
7.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位田老师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做一处批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与气候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在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B.先总后分C.空间顺序
2.选择不符合短文意思的说法(  )
A.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多,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B.地球到处都是释放二氧化碳的节肢动物,气候很寒冷。
C.由于白蚁和恐龙的繁荣昌盛,地球大部分地区变得酷热而潮湿。
D.第一批草地的出现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图,根据提示写出你的建议。
例:What should / shouldn’t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1.________________ (litter)
2.___________________ (save, water)
3.___________________ (plant, trees)
4.___________________ (print, both sides)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ave, running, brush)
类型:看图完成句子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短文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虽然也令你感觉到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短文说现代儿童的共同倾向是___________。
2.作者把_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__的快餐。
3.读短文,提炼信息,完成表格。
 
阅读书籍
现代的文学欣赏方式
对比一
______
______
对比二
______
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短文阅读。

晋平公问祁黄羊①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②,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③?”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④,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⑤,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⑥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令。③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④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⑤尉:军事长官。⑥举:举荐。

1.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的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午非子之子邪?”中的两个“子”指的是同一个人。(_______
(2)“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午非子之子邪?”这两个句子都是反问句。(_______
3.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国人称善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爱的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享受,那就是爱!你将会从下面几则生活小片段中,lǐng wù(       )到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

(一)

公共浴室里,一位老人被自己的儿子搀扶着坐在dèng(   )子上。

儿子低声道:“爸,我先脱,等一下我帮你。”

老人点点头,安静地坐着。

这时,旁边有人说:“老人衣服多,脱起来慢,你应该先帮他……”

那儿子道:“让老人等我,还不把老人冻着了?”

一时间,浴室里静得出奇。

(二)

奶奶huàn(   )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到最后已不认识所有人。可是爷爷还是每天xī xīn(      )照顾她,和她拉家常,给她讲故事……

孙子劝爷爷请个保姆,爷爷却说:“让别人照顾她我不放心,再说了,少年夫妻老来伴嘛。”

“可是奶奶已经不认识您了!”

爷爷沉默半晌,道:“但我认识她呀!”

(三)

家住外地的一位朋友的母亲去世了,朋友悲痛欲绝。奔丧归来,朋友托我一件事情——如果方便,就在每天早晨六点钟给他拨一次电话。

我依言做了,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又不接听。”

朋友忍不住泪眼婆婆:“我在外地,一个人孤独时,我妈就想到了用这种方法叫我起床,就像她在我身边一样,工作六年了从未间断。现在没有那阵电话铃声,我心里空落落的。”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词。
2.短文分别写了____________情、____________情、____________情。
3.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儿子回答完别人的话后,浴室里为什么“静得出奇”?(   )
A.人们都在洗浴没时间说话。
B.人们对那儿子的话很反感。
C.人们对那儿子的话不认同。
D.人们被那儿子的孝心感动了。
5.故事(三)中,朋友为什么要“我”给他打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凿洞。③映:照耀。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⑥佣:雇佣。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⑧愿:希望。⑨得:得到。⑩资:资助,供给。⑪遂:终于。⑫大学:大学问家。

1.联系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文主要写了匡衡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_
3.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目的是“_______”;“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用你学过的一句名言或者词语来形容就是“_________”。
4.古代与“凿壁偷光”相似的事例,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于馆藏信息预约申请委托申请是玲玲去图书馆借阅,在电子查询系统中,她看到了如图所示信息: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玲玲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借阅到这本书。
2.由图中信息可知,条码号为__________的书被借出,截至__________这一天归还。
3.这本书里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人或情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